稻草先生有個好朋友,住在猴硐(音桐),據說人間仙境頗有逸趣,是巧有棟老房子想來改建民宿,何不一同實地品鑑?就這麼著沒幾日就睜著惺忪的睡眼坐在前往的路上。
熟門熟路的稻草先生到陽金公路便等著這位山裡好友來迎接。雖然猴硐離九份近到如左右手相連,猴硐的斷壁殘垣石牆紅磚訴說的歷史,只給耐心等候一天二班的公車旅人聽,循著清澈溪流偶偶獨行,卻也值得。同樣坐擁金山,但燈紅酒綠的九份山城相較,的確如同返影入空谷之悠然。
無奈好友的民宿夢尚如空中樓閣,代訂的宿處就市在九份街上,一群人苦笑地隨著好意終於走進了。山神彷彿知道我們心意早就一揮衣袖,將不快神隱在濃霧裡。
九份其實也是美好的,就像是烙曬的人無論如何美食總是敬而遠之罷了。但現在天色將暗被金色與深藍恩寵的山城,令人讚嘆的神秘氣質。
九份。由於地質條件特殊,不適農業生產,也缺乏發展其他產業的條件,歷經金價低迷、開採成本遽增,以及礦業公司的蕭條,九份居民不得不出走找尋生機。山城在七、八十年代已可說是人去樓空,步入沉寂。而這時金瓜石的礦業雖然在公營事業的支撐下,又勉強維持了十幾年,但金銅價的持續下跌,加上產業式微、禮樂煉銅廠的債務積欠,台灣金屬礦業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關閉,金瓜石居民同樣逃不過礦業沒落的命運。
七十年代,受到中日斷交及退出聯合國的影響,台灣社會興起回歸鄉里的熱潮。衰頹一時的九份,在這股鄉土運動中重新活絡起來。
「那時候有十幾個人來租房子當工作室。」在基山街上經營民宿和雜貨店的老礦工楊水回憶說。當時,一群藝術家進駐九份,提出興建藝術村的購想,帶動了房價,並吸引部份外來人口。這些購物者在九份並不長住,僅將這裡的舊屋視為休閒度假的空間。他們的想法與作風,間接影響了九份的生活形態和整體景觀。現今觀光熱潮,則是拜後來的本土電影所賜。電影中大量呈現礦山聚落的風貌,訴說礦山的故事,將九份之美擴散開來。
第一屆進駐兵營的藝術家程英,(任教於湖田國小),她得知我們此旅,於是介紹一位在當地自己蓋屋的學生家長,據說他早期是九份人之後搬離,因緣際會在九份又買了一棟老屋,擱置若干年這幾年興起念頭想弄成私密的書房,於是週末支開老婆小孩,獨自購料一磚一瓦有計畫卻又隨意的進行,這樣的小故事頗似大地之屋,想必會相談甚歡。這位先生實際上也有趣,一群陌生人來到他私密的書齋有些和他閒聊,有些隨意走動開窗讓雲霧飄入,他也不甚在意。一時興起,便領我們,說要拜訪一位有趣的老先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