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5

第4晚 【日本Japan】


2009年11月 晚上7:30~9:00
藝術家:李朝倉
│回想起│
離開那個國境也過了六年了,但總是會想起。今晚我們在苦苓樹下,地上滿滿是月光灑下的樹影,隨風搖曳真是一幅美麗的畫,十一月了,有點冷,猶記在那國境時早已是呵氣成霧的嚴冬。今晚就就在這娥娜樹影中來和大家分享那一個地方。……進入那個地方之前,需要一張通行證,是一種植物。那不用買但要認識,現在我們前方及左方草叢裡樹葉像巴掌大,有小絨毛的植物,就是她。俗稱鹿仔樹,亦稱構樹(日文:楮kouzo)。(走去折了一株)現在我手裡握著的是不及一歲的幼株,很容易就能剝下樹皮,樹皮就是那個國境的通行證了。

有一個地方 四週被青山繞圍,蜿蜒的河水帶給了居民生活的重心,春天的瑞雪、夏天的綠水、秋天的嫣紅、冬天的溫泉。這裡就是為居日本島肚擠位置古稱美濃國(Mino koku)的地方,當初日本人來到台灣南部某地,據說因風景酷似而將當地取了同樣的地名-美濃。人口24161人面積117.05平方公里,古來以抄美濃紙聞名全國。

│如何做一張紙│
何謂紙?紙其實是由植物纖維交織而成的薄膜,當然只要是植物就會有纖維,但是纖維的長短及韌性會影響紙的品質,所以目前最常用的造紙植物:三椏、楮樹、雁皮三種。而三椏及雁皮多為野生栽種不易,所以大量可取得的就屬楮樹了。楮樹即是構樹,俗稱鹿仔樹,因為早期台灣的鹿喜歡吃她的樹葉。拿來做紙必須是一年內的幼樹,基本上在冬天採收、經蒸煮後剝下樹皮將之搗爛,放置於流動的河水裡浸泡漂白將樹皮及污點雜質剔除、製成漿後再用竹編成的抄網均勻撈起曬乾後即是紙。

但是一個這樣美麗的國度仍然有著高齡化及被遺忘的危機,更糟的是做紙的人(匠師、抄紙師)越來越少,因為過程辛苦得到的卻是微薄的利潤。試想在寒冬雙手雙腳必須泡在雪水裡漂洗樹皮,之後一連串不能馬虎的過程,花費一年最後一張張日曬後的心血成品是被平價販賣的,加上靠天吃飯的難處,也難怪留不住年輕後繼者。
2004年我在台北的樹火紀念紙博物館認識了一位美國紙藝術家Jane,她剛自美濃回來也建議台灣有興趣的藝術家可以去申請看看。她說那是一個美好的地方,不但可學習造紙的技術,然後用這技術創造出新的作品,居民就是和藝術家吃吃喝喝快樂地享受四季的繽紛變化。供吃供住外帶零用金創作費。
我創作材料不限是紙,但還是試著遞出申請表,因為條件挺像童話故事裡糖果屋的,或許裡面住著女巫!但對一位勇敢的少年來說,更加魅力。表格裡有一欄,「如何和居民互動?」,我好像寫「去了在說」。,結果入選了。
之後才知道每年徵選五~六位藝術家進駐,大多來自歐美美洲非洲或日本,也大都是透過進駐過的藝術家口耳相傳,所以至今仍未有亞洲藝術家來訪。換話說他們早就在等亞洲藝術家了,所以說其實少年也不需要勇氣的(哈哈),只要自投羅網。但是這羅網竟然成了改變我此後創作態度的關鍵。

│計畫源起│
為何美濃有藝術家進駐計劃? 平成九年(1997年)也就是約十年前開始,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有一項計劃,提供全國各鄉鎮資金成立藝術村,藉藝術之力與國際接軌。而美濃市公所在極度困擾下,請當地的老街振興委員會共同協商,希望藉由大家力量來完成這個莫名其妙的(這句是我自己加的)計劃(當時成員是沒有藝術背景的一群人)。國際交流基金會提供的資金微薄,而且會提供多久也無法預測,當時大家的共識就是:要靠自己!!所以他們廣招居民當法蘭提亞們,盡量集結居民的力量來節省預算。完全不是藝術相關領域的這一群人,在經營十年後竟然得到藝術村計劃評比的第一名。過程中因為贊助縮水而經營不下去的,或苦撐的藝術村比比皆是,但美濃的紙藝術村卻在幾乎可以不靠補助費用下,逐年累積參與居民高達60位,來照顧每年5位藝術家。

│食衣住行│
五位藝術家各住在不同的寄宿家庭,以位處老街上的工作室為中心有走路短短數分,也有騎腳踏車半小時以上的。勇敢的台灣少年被分配到那個最遠的,那是一間禪寺(曹洞宗),所以寄宿家庭父親是和尚(日本和尚是被允許結婚生子、吃肉喝酒的)。從工作室返寺的歸途,會經過小小隧道,通過後是那條有名的長良川,帶著山上清澈的水。傍在一側是此地另一個百年的紅色吊橋,騎過吊橋繼續沿著河水蜿蜒往山裡騎,高山橫躺在左側,右側則是一大片綿延的阡陌,清晨薄霧時彷彿身在水墨幻境。山腳下一個小石燈籠裡面供奉著山神,這裡一轉即是「45度的好漢坡」,勇敢的少年偶而會騎到快斷氣呢!回到寺裡迎接我的是剛忙完法事歸來的和尚父親,福態的母親及滿桌菜餚-殺西米、炸肉排、啤酒等等(喔彌陀佛~~)。勇敢少年的下塌處在長廊的盡頭,是獨立的和式房間,前面有小庭院造景,平日招待香客的,但這季節沒人掛單。值得一提的這裡面隔間用的紙糊拉門上或濃或淡泛黃的字及圖都是歷代禪門大師(曹洞宗)的墨寶。其他藝術家宿處有:木工匠師、傳統紙提燈匠師、年輕夫婦、小孩不在身邊的中年夫婦。基本上供早晚餐。聽說委員會只貼補微薄的買菜錢,但各家族卻都暗中較勁看誰款待藝術家比較好,競爭結果下法國藝術家足足胖了十公斤(聽說1跟剛戒菸也有關係、據說2習慣早餐只喝杯咖啡的變成要吃飯配菜、話說3語言不通無法拒絕)。
從我們一抵達美濃起,盛大的歡迎會之後五個家庭各辦歡迎會、創作中途感謝會、然後工作室開放慰勞餐會、成果展餞別、中間穿插一些莫名其妙名目的聚會(比方說慶祝誰家小孩放假返鄉)。遊玩也是依季節時令無所不用其極地安排;除去參訪不談,夏天河川戲水、秋天古剎紅楓散心、白川鄉合掌村體驗、冬天沉浸溫泉鄉等等(連遊玩各家族也有在較勁呢)………。吃喝玩樂的結果是,藝術家嚴肅地討論後要求他們:「我們需要創作的時間,別再將我們帶離工作室了,感謝!!」有一次聽說豐田市立美術館(名古屋市旁邊)有不錯的展覽,藝術家們全員都想去參觀,他們竟然訝異說:「為什麼要去看展覽?」極力爭取的結果是主辦單位開車護送藝術家前往,然後再護送回到各寄宿家庭。
進駐創作行程 進駐自九月開始至十二月有三個月的時間。從夏末至初冬。首次踏入美濃第一個行程是市長接見。場內台灣國旗和其他四面並列出現,美濃市長特別向勇敢的少年說:「我們等台灣很久了,聽說那裡也有一個美濃,希望有機會能去拜訪交流。」勇敢的少年老實回答:「我也還沒去過那個美濃,希望能在你們之前先行拜訪。」
在不同季節變換下,開始先在市內的和紙展示館學習基本抄紙的技法。館裡也陳列了全國各地的紙及紙工藝。從名信片大小的學到抄製一張塌塌米大小、參觀市內不同的製紙工廠,年輕抄紙匠師的工房、栽種原料的楮樹山坡、和紙藝術展示館等等。不同的風土民情造就風味迥異的紙,有1300年歷史的本美濃紙在平成四十四年(1969年)被列為國家無形重要文化財,而他們敞開心胸讓世界藝術家來學習這遵循古法製造的傳統技藝。進駐終了時透過藝術家巧思,賦予傳統的美濃和紙嶄新的生命與面貌。也成為市民值得誇耀的財產、藝術家體感新文化的雙贏機制。

│光之祭典│
老街上的光之祭典 來到美濃有種錯亂的熟識感,為何?我出生於西台灣中心地帶的西螺小鎮,那裡有傳統的產業稻米蔬菜,靠著一條台灣最長河川-濁水溪的灌溉。溪上橫跨著鮮紅著名的西螺大橋,橋位於鎮的北方。鎮中心有一條泛黃殘舊的延平老街,充滿了四零年代新藝術建築的情懷。而美濃這裡,地理位置居於日本肚擠處,日本最長的河川-長良川悠然穿越而過,著名的紙也全靠這條河孕育。大正5年(1916年)架搭的紅色吊橋,橋位於市的北方。市中心有二條老街,為日本僅存的屋簷建築樣式(うだつ日音: udatu),造型優雅華麗,在古代其實是防火牆的功能。
而藝術家的工作室就坐落在一號老街上,那也是一棟うだつudatu的造型老屋,所以有時候觀光客也會信步闖入。老街上有著各式的店:紙店、書店、服裝店、銀行、會計師事務所、點心店、居酒屋、柑ㄚ店、咖啡廳。相同點是都不喧嘩小小的,就算是銀行的招牌也用木材製作,非常強調外觀視覺的協調。平日寧謐悠閒,但在祭典活動時就成了全市民聚集之地。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振興老街並結合傳統紙藝所創造出來的新祭典-光的藝術祭(あかりのアート展)。請問大家,當你在室內放一盞和紙裹住的燈時,是否整個空間都會變得緩慢安閒?這樣的想法美濃將之擴大到整條老街上,一年一度就周六日兩個晚上,二列排開擺置在路面展示,這就是光的祭典。依年齡但不分國籍徵件,每年收到的作品遽增,陳列也擴展到二條老街,經常會有為之莞爾的意趣,比方有幼兒組做了章魚燒逛夜市的童趣作品,當然成人組高密度的紙技巧作品也令人讚嘆。身兼祭典及藝術村執行的委員們自然也希望進駐的藝術家參與這場光與紙的盛宴,所以藝術家在修習完抄紙技法後就埋首製作參展作品。當晚藝術家們換上和服(夏天則穿浴衣)也穿梭在這一條宛如光河的老街上,一同感受和紙的溫度,直到夜深。

│法蘭提亞們│
3個月5位藝術家60位法蘭提亞(Volunteer) 。當然60位不是每天圍繞在旁邊,但這群由市民自主組織而成的實行委員會和法蘭提亞,據當時的觀察有負責企画運営、行政業務(領薪)、隨時影像記錄、採訪撰稿、美工編輯、寄宿家庭、各里發刊物、翻譯、指導抄紙、指導紙提燈、協助佈展、雜項協助、旅遊地陪、緊急聯絡、生活照料、宴會部長…….等等,還有很多一時想不起來的或暗中工作的(呵呵,誰叫日本忍者多)。比方說翻譯,因為徵選藝術家時沒有特別要求英語能力,所以比方說今年來了非洲的藝術家不會英文時,他們就要尋找會西班牙文和法文的法蘭提亞來協助藝術家,總之光是語言的溝通就令人頭大。不過找來那位翻譯人員就自然收編成為協助藝術家的一員了。有時候藝術家也會吸引法蘭提亞加入;例如常去喝咖啡的那家老闆娘之後也攜家帶眷成為我們那一屆的,還有理髮店老闆娘還有網咖老闆。有的小孩伴隨著藝術村成長,有的成員之後自己也開始藝術創作。總之,這一群人貢獻出時間、金錢、關懷,或許自己也得到國際交流的認同感,而藝術家也在接觸美濃和紙後,化為自己的一部份,各自帶回自己的國家。
美濃期間在這群法蘭提亞們的照料下,我能夠悠遊在紙境裡,學習及體驗。透過紙,美濃讓我所體會到「神、心、生活」。「神」,是天地萬物的樣貌。「心」,是對大自然的崇敬。「生活」,是人與人的連結。回到自己的家鄉,再度喚起對自己家鄉的關心,歷史、文化、還有種種現況,這過程雖然不是那麼容易,從中卻也得到了相同理念的朋友及返鄉的踏實感,縱然是現在,仍常常憶起美濃,提醒著自己將此心與他人分享。
就在元旦前幾天,來了一張美濃的賀年卡,寄宿家庭的老大結婚了,老二到永平寺修業,么女考上東京的大學,小孩長大了,現在寺裡兩位清閒夫婦,正等候著我們歷年來曾經造訪過的孩子們回去呢。說到這裡,又不禁懷念起她們了………不知不覺夜也深了,非常感謝大家來這裡聽這位“曾是”勇敢少年的故事。

│後記│
平成18年(2007年)這計劃得到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的藝術村評比第一名,獎金日幣一百萬。實行委員會和這些法蘭提亞們這十年來的辛勞,大概分一分慶祝一下也才剛剛好而已,結果大家決定這筆錢全部捐出,邀請十年來的藝術家回美濃共同慶祝分享這個成果。平成9年~平成18年的十年間共25國53名藝術家駐留這個小又遼闊的國度,這裡成了53人在日本的家鄉,你猜會有多少藝術家回來呢?
下文為表彰狀的內容:
貴團體法蘭提亞的活動,支援外國人藝術家的創作計畫,帶給當地傳統工藝新的生命。透過文化交流在帶動街區振興及民眾對異國文化的理解增進上,有着非常大的貢獻。在這裡對你們所努力的功績讚揚,並衷心期望以後能再接再勵,在此頒發此獎。
-------------------------------------------------------------------------------------------------

│小檔案│
1998 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 設計學士
2001 日本愛知縣立藝術大學 油畫碩士
經歷
2009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 進駐藝術家
2007 西螺大橋藝術兵營 藝術家進駐案執行長
2006 西螺大橋藝術兵營 藝術家進駐案執行長
2006 汐止夢想社區 進駐藝術家
2005 朱銘美術館 駐館藝術家
2004 日本美濃紙藝術村 駐村藝術家
2004 台北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駐館藝術家
2002 台中靜宜大學 駐校藝術家
2001 文建會紐約ISCP國際藝術村 駐村藝術家
2001 台中20號倉庫, 第二屆駐站藝術家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