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_^)Y
【第一部 技法傳承】 試讀版
13 廖枝德司阜 文‧圖 黃彥霖
跟廖司阜認識,得從100年成大開辦的傳習課程說起,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司阜,當時見到司阜,就覺得他特別親切,跟後來志峯所說他父親是很有威嚴的有所不同,印象中他總是帶著親切的笑容,回答學生問題時,也總是顯露出思路清晰且自信的表情!
跟司阜接觸越久,越覺得他是這時代的活化石,很難想像還可以遇到會製作早期台灣社會常民居住建築的司阜,在古時候他可是現在社會的建築師呢!而廖司阜不用像現在建築師畫那些複雜的建築圖,只要簡單的畫幾張側視圖再畫上一支丈篙,就可以製作出合乎現在流行趨勢的環保建築,而我當時會去成大上課也是因為想趁這些擁有特殊技藝的司阜還在時能有機會多接觸與學習。
認識廖司阜這幾年,讓我有機會更貼近觀察司阜,發現司阜做木工時,總是用傳統的工法,而不用機械設備。如有一陣子去找司阜,就發現他正在用縱剖鋸在鋸切筷子,鋸子鈍了,將他磨鋸子的椅子拿出來磨鋸子。另外在一次協助成大拍攝司阜工具時,發現很多工具如各式畫線工具、磨鋸子的椅子及木工最重要的工具鉋刀都是由司阜自己製作,可見司阜不只節儉,也具備一身真功夫。
前一陣子下田野做廖司阜作品紀錄時,有一些業主還記得司阜當年幫忙蓋房子的情景,記得司阜都是站在業主的角度去思考,如開料單後都會直接帶著業主去嘉義買木材,不賺工資以外的錢;有一年八七水災過後,很難買到木材,司阜就彈性使用住家附近的刺竹搭配木材下去搭建,順便也幫業主省了一筆購買木材的費用,由此可知司阜不只擁有好手藝,並且也有不取、不貪的傳統性格。
(略)
【第四部 家人的懷念】 試讀版
父親的屋 文 長子廖志峯
我的舊家即小時候一家人生活起居的竹籠屋,聽父親說是祖父建造的,祖父因未曾學習民式住宅的技術,所以竹籠屋是隨意拚湊而成,似乎只求有得遮風避雨就好,根本不講究工法,很多竹柱還都是歪歪斜斜的,看起來很不美觀。記得我家這一間老舊的竹籠屋,在我小時候客廳門是用破舊木板夾雜竹片組成,房間各窗戶是用幾支竹筒立著,其間有空隙風雨會飄入,外面就用四方形角材釘上鉛片,約莫一個窗戶大小面積掛上覆蓋著,風雨就無法入侵,白天再用一根長竹筒頂住鉛片方木,另一頭支撐在窗架上,向外推出好讓陽光跑進來。這樣的日子也不知道經過多少年,窗戶的鉛片容易生銹產生破洞,功能漸失,竹厝牆土亦經常脫落,必須經常修繕。
隱約記得是我唸高中時,父親就將客廳、房間門及窗戶加以修繕一番,全部改用檜木,因為木材的支撐,竹籠厝反而更加堅固。最近一次修繕是十八年前,父親罹患胃癌初癒,將竹籠屋的屋樑改用檜木橫樑、鐵皮屋頂,所以我家房子形狀雖未變更,但外觀覆蓋鐵皮,裡面摻雜著檜木、竹子與土牆,是多元材料並存的組合體,估計從祖父時代至今,竹籠厝約有百年歷史,雖然老舊但堅固不怕風雨,一直保持著宜居狀態,這是父親經過無數次整修的成果,寶貴的是竹籠鐵皮厝,藏有國寶父親大木作技術的遺跡。
父親強調什麼房子都一樣,只要能住就好,以我家而言最貼切,若有損壞以父親的技術稍做修補,晚上睡覺即可高枕無憂。記得唸國小時,有一年的中秋節適逢颱風來襲,風大雨強,白天猶如夜晚,突然間原本遇雨即漏,必須在房間放置臉盆或小水桶以蒐集滴水,老舊竹籠屋的屋頂紅瓦片被颱風掀開一個大洞來,
(略)
1 則留言:
您好,我前幾天有填單訂購一本書,今天已匯款了(含運費440),末五碼是39621,請問是要回覆在這邊嗎?謝謝!
張貼留言